9月12日,作为上海市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性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正式启用。随着浦东校区的启用和运行,掀开了交大医学院近一百三十年办学历史和七十余年建院历程的崭新篇章,也标志着医学院实现办学格局全面跃升,在冲击世界一流医学院的历史征程中跨入新的发展阶段。
晨曦初露,天色渐染。上午8点30分,浦东校区启用仪式正式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副校长、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先群,校部和医学院老领导王宗光、马德秀、姜斯宪、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吴旦、李宣海、赵佩琪、孙大麟、范关荣、朱正纲,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文华,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吴正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兴华,副院长方勇、毕宇芳等党政领导莅临仪式并揭开校名石上的红布,二级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共同见证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时刻。
浦东校区位于浦东新区国际医学园区西南角,占地约435亩,历时五年建成。总建筑面积42.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4.5万平方米。浦东校区的建设锚定医学院“世界一流、中国特色、上海风格、交医特质”的办学定位,以“海纳百川、中西融合”人文理念作为校园建设核心,延续医学院百余年历史文脉,突出时代特色、强调科技环保、彰显医学人文,以“立足师生实际需求,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打造具有医学教育特质的“智慧、绿色、人文”新时代示范校园,构建集教研支持空间、文化融合平台、能力培养基地、生活设施保障为一体的功能体系,为广大师生医务员工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随着校名石的揭幕,医学院正式开启从黄浦拓展到浦东的时代新征程。拔地而起的不仅是新的校园,也是每一位交医人强烈的幸福感和使命感,更是交大医学院为提升上海市整体医学学科实力,服务上海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和科创中心建设,投身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发出的重要宣言。
随着浦东校区的启用,医学院拉开新学期的帷幕。上午9点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音响彻会场,神圣庄严的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浦东校区彤程大讲堂顺利举行。在医学院党政领导、教师代表的注视下,全体新生身穿统一着装、精神抖擞,迈入会场,预示着他们立志献身医学事业,即将踏入“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伟大征程。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卜军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向医学新生们提出了殷切期望:一是要珍惜青春,把握人生。二是要感恩师长,结交益友。三是要相信自己,我能行!他寄语新生,要永远铭记交医“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办学使命,不负时代,以青春之名,赴医学之约!
范先群以《启航浦东,开创未来》为题作精彩讲话。他代表学校向今年新入学的1025名本科生、2292名研究生以及110名“交大医学班”新生表示祝贺和欢迎。他指出:交大医学院历经129年的办学历史,走过73载的光辉历程,始终胸怀天下,海纳百川,开拓创新,被赞为全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排头兵,围绕育一流人才、引领教育改革,聚一流师资、奠定发展根基,做一流研究、助力科技自强,创一流服务、守护人民健康,建一流学科、攀登学术高峰的目标,在加速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征程中贡献自身智慧和力量。随着浦东校区正式启用,交大医学院即将迈向新的发展阶段。范先群对广大同学提出三点殷切期望:一要甘于吃苦,练就过硬本领。医学之路,从来都是一场需要持久毅力与艰苦付出的长途跋涉。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甘于吃苦,才能在浩瀚的医海中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唯有以扎实的功底筑起根基,才能真正掌握那把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为未来成为良医奠定最牢固的基石。二要勇于挑战,铸就创新能力。当前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向纵深推进,当代医学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已从经验医学、循证医学发展到精准医学、智慧医学,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也正在深刻重塑医学的每一个环节。面对国际竞争新态势和“健康中国”战略新要求,唯有主动迎击时代浪潮,方能于变局中开新局,于挑战中育先机。三要乐于奉献,成就医学梦想。医学的本质不仅是治愈疾病,更是守护生命尊严、传递人文温度的崇高事业。真正的医学梦想,从来都与奉献精神紧密相连。在交大医学院,奉献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甘于寂寞的非凡坚守,跨越山海的大爱情怀,躬身实践的精神传承。最后,他鼓励广大学生要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和学校共同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学院,为强国建设与健康中国建设而不懈奋斗。
在庄严的“仪式篇”后,进入了感人至深的“立志篇”。上海市第十批干部人才联络组组长彭一浩围绕《报效祖国,无私奉献,服务人民》主题,讲授开学第一课,分享了对于“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所思所悟。他指出,要从国家需要读懂报效祖国的重量,以实际行动践行让日喀则“看病难”成为历史,让高原疾病不再成为藏族百姓之痛,让“带不走的队伍”扎根雪域。还要从“医者的坚守”看见初心的光芒,理解“奉献”的含义。奉献是“缺氧不缺精神”的坚守,是“不计得失”的付出。更要从“服务人民”读懂医者的使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守护生命尊严,服务人民是要把患者需要放在第一位,用最合适的技术解决问题,让健康公平更加触手可及。他建议医学新生要报效祖国,以医者仁心在国家需要的领域深耕;要无私奉献,以专业技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要服务人民,把每个患者当作自己的牵挂,以青春之名,赴祖国之约!
在“情怀篇”中,江帆为新生讲授入学第一课。江帆以《选择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选择交医就是选择了奉献》为题,通过“初识交医、读懂交医、感悟交医、践行交医”四个篇章娓娓讲述百余年的交医故事,为新生带来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和升华。在“初识交医”篇,江帆带领大家从浦东新校区一路“回溯”到黄浦校区,沿途打卡交医周边的红色地标和具有红色历史的可阅读的交医建筑、附属医院及机构。她期望同学们能够用医学青年的责任担当与祖国的医学发展、上海的城市发展紧密相连、同频共振。在“读懂交医”篇,江帆详细介绍了交大医学院的悠久历史,并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大师大医的先进事迹,深刻阐释了交大医学院“海纳百川、求真务实、守正创新、精诚奉献”学院精神的内涵,期待同学们能够以大师为榜样,不断追求卓越,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在“感悟交医”篇,江帆给新生送出“成长锦囊”,希望大家始终牢记“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初心使命,不断修炼“有温度”的精湛医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做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在“践行交医”篇,江帆为新生铺开一张“世界一流、中国特色、上海风格、交医特质”的医学院未来发展蓝图,并祝福全体新生在交医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成就最好的自己,铸就辉煌未来!
此次演出是该剧在浦东校区首演。医学院一线教师、医护员工、学生代表倾情演绎,细腻地展示了王振义院士从少年立志悬壶济世,数十年如一日献身医学事业,到后来成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功勋历程。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该剧已经连续13年作为“开学第一课”成功演出,并赴北京、江苏、澳门等地巡演近30场,观演师生近万人,成功入选中国科协“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剧目,成为引领广大医学生成长成才的指路明灯。
演出过程中,不少学生随着剧情发展时而深深感动,时而热泪盈眶,时而报以热烈掌声。当剧中再现王振义院士放弃专利的经典场景时,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观看话剧后,广大新生都被王振义院士追求卓越、淡泊名利的精神所感动,大家纷纷表示: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要以王振义院士为榜样,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攀登医学高峰,为维护人类生命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演出结束后,江帆、赵文华、吴正一等院领导上台与演职人员合影留念。
第一次来到浦东校区,新生们充满着好奇,纷纷在校园钟楼、办学使命石刻、图书馆、学生公寓、生命科学馆、实验教学中心等地驻足观望、打卡留念,在中西合璧、古今融合的楼宇建筑中充分感受浓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学术文化气息。在他们心中,“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种子深深地扎下根来,成为他们未来努力学习、奋勇拼搏的动力源泉。
赓续黄浦、潮启浦东。作为我国冲击世界一流医学院和一流医学学科的排头兵和推动新时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将以浦东校区启用为重要契机,紧密对接强国建设战略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目标,深度融入上海市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先行先试”战略举措,擎画多校区协同办学新格局,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教育,以高质量教育集聚和培养一流人才,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健康中国培养更多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促进祖国医学创新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